微信公众号

秘书处联系方式战略合作伙伴返回主站页面

标准与培训/ International Dynamic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标准与培训  >  2016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6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6-06-13
2016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
1、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修改完善《“十三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统筹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科学确定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
2、围绕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需求,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制定“十三五”机械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合理安排标准制修订项目,提升标准化与机械工业发展的契合度。
二、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改革
3、按照《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机械工业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计划项目评估,把强制性标准范围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
4、开展机械工业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清理,明晰推荐性标准制定范围,厘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间的关系。通过标准复审和修订,整合推荐性标准,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结构,缩减其数量和规模。
5、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和引导机械工业领域的协会、学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根据机械工业发展需要与技术创新趋势,制定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三、推动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实施
6、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依托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加强智能制造参考模型、关键术语和定义、数字化车间(工厂)通用技术条件、工业控制网络、集成与互联互通及传感器、测量仪表、传动与执行装置、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装置和行业应用等基础通用和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研制。
7、加快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以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重点研制绿色设计方法和绿色设计评价相关技术标准;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增材制造等绿色工艺方法及装备、绿色工艺规划和绿色工艺评价标准;内燃机、机床、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标准。以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基础标准、性能检测方法标准和评价管理标准的研制。
8、加快“四基”领域急需标准研制。在数控机床和先进基础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重点制修订高速高精度轴承和齿轮、高压液压件、高强度紧固件、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等高端关键基础零部件标准。系统制修订量大面广基础零部件(轴承、齿轮、液压件、紧固件、弹簧、密封件)、基础工艺(金属成型、金属加工、热处理、锻压、铸造、焊接、表面工程)相关标准。
9、实施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专项。围绕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的标准化需求,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内燃机、环境保护机械、工程机械、通用机械、重型机械、仪器仪表等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促进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四、强化标准实施
10、完善标准实施推进机制。积极推动标准应用于产业政策措施制定,引导企业把标准作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和控制质量的依据和手段,创建知名品牌。鼓励机械工业领域的协会、学会、产业技术联盟以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宣传标准、普及标准,推动标准实施。
11、探索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做好反馈信息的分类处理。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
五、加快标准国际标准化进程
12、充分发挥国内对口单位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全面跟踪研究与机械工业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动态,加强与国际标准和主要贸易国标准分析比对,加快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升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的国际接轨程度。
13、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为重点,开拓国际标准化新工作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鼓励我国专家担任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主席、工作组召集人、项目负责人及注册专家,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14、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机械工业“走出去”战略部署,加强组织协调,聚焦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大装备的走出去和机械工业重点领域对外贸易的需要,成体系开展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把我国技术标准推广到重点国家和地区,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国际事实标准。
六、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
15、整合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提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构成的广泛性、代表性,严格委员投票表决制度;积极推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试点工作。
16、广泛开展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人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培训,提升标准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国际标准化知识培训,建立相对稳定的懂技术、懂管理、懂规则、外语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国际标准化专家团队。
关于协会帮助中心会员服务联系方式
  • 扫描关注协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