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美国政府与中兴公司达成交易,美国同意暂时解除对中兴的制裁。
中兴需要再次缴纳10亿美元罚款,外加4亿美元委托给第三方托管,若被再次发现违规,托管的4亿美元也将罚没。美国将在中兴公司内部安插一个合规部门监督公司运行,中兴将支付这些人的工资。
中兴必须在30天换掉董事会和管理团队。
此外,“若发现中兴再次违规,不但托管的4亿美元没收,我们将继续保留关停他们的权力(westill retain the power to shut them down again)”,罗斯在采访时声称。这次对中兴的惩罚是上次的升级版,2017年3月,中兴通信认罪,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解除参与违规行为的包括公司CEO在内的多名高管的职务,并交纳8.92亿美元的罚款,外加3亿美元缓期执行。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理由是查到中兴通讯对美国政府进行了欺骗和虚假陈述,根据协议中兴需要开除4名高管,对参与事件其他36人取消奖金,但中兴通讯并未实际处罚这39名员工,重复违反美国法律。美国政府直接罚没缓期执行的3亿美元,外加7年禁令。
这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对违反出口控制行为开出的最大的罚单,中兴为此要支付共21.92亿美元罚金,外加4亿美元的托管保证金。而且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一再强调,这只是暂时解除,安插在中兴内部的合规部门一旦发现中兴像上次一样,再次违规,美国将继续关停。中兴等于花25亿美元,外加几十亿美元的损失给自己买来一个美国派遣的监督部门,头上始终顶了个定时诈弹。
25亿美元对中兴意味着什么?有人对中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发现过去十年中兴的税前利润为262.2亿元,其中来自政府补贴和各种退税达180多亿。25亿美元相当于未来7年的利润和补贴都交给美国了。中兴这次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固然有核心技术缺乏的因素,但也反映了国内企业对国际商业规则的漠视。
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国家能够全产业链主宰整个行业,尤其像芯片和通信这些技术复杂的领域,每个国家只会掌控关键一环。即使未来中国的技术强大到执行业之牛耳,遵守所在国的商业规则依然至关重要。例如在芯片行业,生产芯片的高端光刻机几乎为荷兰的ASML所垄断。倘若这家公司属于中国,美国制裁中兴,那中国反制就不卖光刻机给Intel,让他们也停摆。以后谁要制裁中国的公司,中国在光刻机上就给他们断供,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相关的商业规则,在商言商,在海外拓展的公司都必须熟悉和遵守,就如同所有的公司在中国都要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