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中国工业经济成绩单即将在1月21日揭晓,这可能是一份能达到预期同时也反映不少挑战的成绩单。
在1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证能够完成全年增长6%的目标任务。
工业效益的较高增长,工业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民间投资的企稳回升,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是2018年工业经济最大的亮点。
然而去年工业增速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工业增速出现了边际放缓的迹象,2018年11月的工业增速更是回落至5.4%,企业界焦虑感有所上升。
辛国斌指出,工业增速下滑既有外部冲击的因素,也有一些是结构调整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尽管当前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但从长期看,中国工业经济规模大、韧性足,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各种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工信部将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入力度、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保证
“工业运行结果比预期的要好一些:在确定2018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的时候,原来的预期目标是6%。1-11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是6.3%,即使是12月份保持低速增长,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还是有保证的。”辛国斌在发布会上表示。
辛国斌指出,2018年前11个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长11.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了0.16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在企业效益好转、节能环保改造提速以及新兴产业培育加快等因素带动下,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回升到了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程师张亚丽说,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工信工作会议预计,2018年全年的规上工业增速为6.3%左右,这确实要略好于年初的预期。
她指出,2018年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回升是最大的亮点,前11月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4%和9.5%,增速较年内低点回升4.4个和5.7个百分点,较2017年回升2.8个和4.7个百分点,增速创近两年新高。
张亚丽认为,民间投资增速逐月回升也是制造业投资好转的重要原因。“近期陆续出台了多个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优化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向实业,带动了民间投资增长。”
她预计,2019年工业投资增速有望稳中有进,预计增长5.5%-6.5%;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预计能保持在6%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举行的工信工作会议并未公布今年的工业增速目标,张亚丽认为,这反映中国的工业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发力的重心不再是一味强调增速,而是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
辛国斌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央在战略层面对建设制造强国作出了具体部署,这也是多年来少有的。
他指出,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多维度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引导地方、行业和企业保持工业合理的发展速度,避免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过快下滑,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